关于中国住房建设的发展潜力,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认为,有两个基本需求决定了中国房地产至少具有40年的发展空间:一是十余亿人口的住房需要,二是伴随生活水平提高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。
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,每年净增人口1200万,每年结婚人数960万对,农村到城市打工人口7400万,这些都构成了庞大的需求人群,并且各行各业都需要房子和配套设施。预测本世纪中叶这种需求才能平衡,那时人口将达到16亿。
他还特别强调,现在国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20平方米,达到35平方米就算得上较为宽敞、舒适的标准。过去用“人均居住面积”衡量居住水平的算法不准确。客厅、厨房、卫生间、过道都不计算在内,只计算卧室的面积,显然不科学。历史原因是,五十年代住宅标准低,功能分区差,二者差别不大,八十年代以后盖的房子就不同了,如果只计算卧室面积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人们的居住状况,甚至导致宏观决策失误。
住宅除了具有生存资料的功能外,同时又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。从温饱到小康,从小康到富裕,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,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。目前我国城市家庭人口平均为3.12人,按照35平方米的标准,三口之家的居住空间以不小于100平方米较为合理,达到这个标准至少要10年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功能要求的差异,一些家庭还需要储藏间、书房等。但由于我国人口多,土地资源有限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实行“约束消费”,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人均住房标准,把面积搞得太大。住房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过程,不能脱离国情国力。
近些年,中国住宅产业飞速发展,从1996年,城乡每年建房超过10亿平方米,折合1000万套,是全世界建房数量最多的国家。大规模的住宅建设,使中国百姓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,但仍然不够。目前房地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,如相关政策的不完善,交通、生活等配套公共设施的欠缺,群众收入有限。基于这些条件,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消费政策,目标是:户均一套,人均一室,户均建筑面积达到90-120平方米,住宅质量和功能进一步改善。